首页 > 历史军事 > 天唐锦绣 > 第一千九百六七章 刘洎:这个责任我不背

第一千九百六七章 刘洎:这个责任我不背(1/2)

目录

刘洎有点发懵,小心翼翼问道:“陛下,未知令微臣将这些奏疏取来,所为何事?”

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但只看房俊二话不说将一个偌大罪名扣在他头上,下意识的就想挣脱出去。

李承乾瞅了他一眼,心中郁闷,对房俊道:“你给中书令说说。”

“喏。”

房俊遂将冯盎有可能隐瞒病危之事娓娓道来,末了,叹息一声,道:“冯盎这些年恭敬顺服,可千万别以为他是什么善男信女、心慈面软,那是一头真正的猛虎。大丈夫立于世间、博取功名,所为无过于封妻荫子、血脉传承而已,一旦其误以为朝廷在其爵位传承之上含糊其辞是有意在他死后收回冯家在岭南的权力,极有可能铤而走险。届时岭南局势糜烂,纵然最终朝廷能够平灭叛乱,可岭南之地烽烟处处、遍地狼藉,对于国势之影响无可估量。”

将刘洎一脸惊诧,提醒道:“最为严重是此事对那些归顺、内附于大唐的外族,朝廷能如此对待冯盎,就有可能如此对待他们。别看那些酋长、可汗一个个能歌善舞、乖巧如绵羊的模样,可一旦得知其爵位、权力、甚至于财富不能传承下去,便会各个化身虎狼,漠北、西域局势动荡,不得安宁。”

刘洎张张嘴,看看房俊,又看看李承乾,却不知说什么好。

他明白了陛下与房俊的意思。

冯盎上书试探皇帝之心意、中枢之政策,看看能否使得冯家世代安享富贵,即便交出大部分权力也在所不惜。可陛下未能察觉冯盎奏疏之中的试探之意,粗略的驳回了冯盎的请求,并且温言抚慰、让冯盎再接再厉再干二十年……

究其本质,这件事未必都怪李承乾粗心,毕竟谁能知道冯盎重病缠身、命不久矣?

按照正常流程,大臣想要辞职、谢任,皇帝是一定要挽留一番的,如果这边大臣上书辞职、那边皇帝马上答应,那就是这位大臣早已被陛下厌烦得不得了,未有挽留之程序,这位大臣颜面尽失,沦为天下笑柄。

可冯盎却是在临死之前试探陛下,他不敢实话实说,因为不能确认陛下、朝廷之态度,万一其病危之事被朝廷得知,焉知朝廷不会趁机将冯家势力于岭南之地一并铲除?

现在陛下粗心,拒绝了冯盎的请求,极有可能导致冯盎误会。

后果严重。

此事与他刘洎无关,因为他也不知冯盎病危,当初陛下批复完冯盎的奏疏之后由中书省审核了一遍,确认无误,这才将皇帝的诏令发往岭南。

即便有责任,那也是陛下的责任。

但房俊的提醒令他明白,若此事之责任在陛下,不仅岭南冯家有可能造反,诸如阿史那思摩、阿史那忠、契苾合力、执失思力、阿史那社尔、甚至新罗女王等等都会心生惶恐、离心离德。

大家归顺大唐,不就是想着世世代代延续自己的权力、富贵么?

如果自己死后整个家族被大唐弃若敝履,子孙不能承袭爵位、富贵,那他们为了大唐征战四方、忠心耿耿又有什么意义?

都得造反啊。

所以,这个责任无论如何都不能发生在陛下身上。

可责任总是存在的,总得有人承担起来。

中书省是负责审核皇帝诏令的,皇帝所批复的一切文牍、奏疏,都要经由中书省之核查,确认无误之后,才会诏谕天下。

中书令被称为“宰辅之首”既是由此而来。

那么他这个中书令就是最佳之“责任人”……

他倒不是不愿替陛下背这个黑锅,此亦人臣之担当,可问题在于一旦承担这个责任是必须要有处罚的,而处罚的结果是他这个“中书令”极有可能被罢免。

即便陛下心生愧疚袒护于他,满朝文武也会对他予以弹劾。

真以为御史台那些御史们是吃干饭的?

可若是不背这个责任,不仅于人臣之礼不合,又会使得陛下恼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