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亚父,究竟要做什么?(1/2)
哐当一声。
酒壶落地,洒了酒水。
不知何时,众人猛然间惊醒过来,柳万坞抿抿嘴唇,使劲晃晃脑袋,酒醒大半,一时无言地看着苏仁安。
其他人同柳万坞一样,齐齐地看向苏仁安。
方才
方才是他念了一首诗,一首劝酒的诗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望山亭里,方休缓缓抬头看向苏仁安,耳边回响这首劝酒诗,嘴唇慢慢蠕动,目光回收,停在面前的南山纯酿上。
他鬼使神差地倒出一杯酒,慢慢品尝,咂咂嘴,又忽而笑了笑,舒畅地吐出一口气。
几息后。
方休突然站起来,举高手中酒杯,嘶哑着声音:
“将进酒,杯莫停!”
“将进酒,杯莫停!”
“将近酒,杯莫停!”
“请诸君,一同同饮南山纯酿!”
此刻无声。
诗会上,鸦雀无声。
然后,像是商量好了一样,在场的所有人,无论男女,无论老少,全都举起手中酒杯,高呼:
“将进酒,杯莫停!”
……
……
晚些时候,诗会结束,众人结伴下山。
柳万坞被人搀扶,嘴里含糊不清:“好诗,好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搀扶他的同僚笑道:“柳兄,你方才还说,南山出不了好诗,您这口风变得太快了吧。”
柳万坞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也不在意,大手一挥,“我何时说过南山出不了好诗你们可不要冤枉我。”
“哈哈哈……”众人哄笑不止。
看着众人慢慢离去,望山亭里,方休也有些醉意,被秦相如和严颂搀扶着,嘴里喃喃自语:
“到底是何人,何人所作诗篇闻所未闻,先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可千古流传,老夫原以为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隐士,可今夜这首《将进酒》,风格与之前大不相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何其豪迈,何其洒脱,世上有这样的人吗不可能,这世上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人。”
没人能够回答方休这个问题。
李昭阳从席位上起身,揉了揉发懵的的额头,走到恩师方休身边。
“恩师,咱们先回去歇着吧您已经醉了。”
李昭阳伸手,方休却挥袖打掉李昭阳的手,站起来,踉跄数步,走下望山亭:
“老夫没醉,没醉!秦相如,严颂,你们必定认识他,他到底是谁带老夫去见他。”
两部尚书对视一眼,看这里人多眼杂,也不好开口透露陈朝的身份,最后只是无奈地说道:
“你们,跟我们来吧。”
路上,李昭阳和方休数人静默无声,跟在秦相如和严颂身后。夜里的南山并不怎么好走,山道崎岖,有几次差点崴到脚,况且南山纯酿的后劲有些大,时间越长酒劲越大,还没到地方,方休就已经完全醉倒,需要靠人抬着。
不多时,众人路过一处麦田,来到一处庄园。
敲敲门。
是侯吉前来开门。
侯吉睡眼惺忪,打着哈欠,瞧见门口这么多人,一时有些意外。
但想起今早相爷对他说,晚上可能会有客人找上门,他也就见怪不怪了。
先是安排已经醉倒的方休到厢房里休息,侯吉带着剩余几人,跨过几个月亮门,在后院见到那个无名氏。
秦相如,严颂等人心照不宣到停下脚步,伸手道:
“陛下,请。”
红豆花魁跟在众人身后,瞧见这一幕,微微有些吃惊。
一路同行的这个富贵公子竟然是当朝陛下,永兴帝!
李昭阳扶着月亮门,一摇一晃地走进去,门“轰隆”一声关上。
李昭阳喝的有点多,脑袋昏昏沉沉,脚步悬浮。
他看见远处的葡萄架子下,月色清风下,有一身穿大青衣的男子闲适地躺在藤椅上。
手里拿着蒲扇,轻轻地扇着,悠然自得。
“你是”
“南山无名氏”
“《饮酒》《将进酒》两首诗篇,皆是你作”
陈朝听见声响,慢慢偏过脑袋。
四目对视!
李昭阳不可置信,突然踉跄一步,一屁股摔倒在地。
怎么会是他
不可能是他!
“见到臣,陛下很是吃惊呐……”陈朝看见李昭阳摔倒在地,并没有起身去扶,而是手里拿着蒲扇轻轻扇着风,缓缓地说道:“陛下起来吧,且过来坐,身为天子,坐在地上也不是一回事。”
口吻略显轻松。
闻言,李昭阳迅速起身,拧着眉,一步步逼近。
陈朝笑着招呼李昭阳入座,拿着蒲扇,指了指桌上一壶醒酒茶,“喝点吧,醉酒的滋味可不好受。”
李昭阳拿起茶杯,咕咚咕咚喝了几口,脑袋才不那么难受。
“坐吧。”陈朝又指了指身边的藤椅。
李昭阳没有坐,而是直接问道:“你就是南山无名氏”
陈朝没有说话,只是点头,算是默认了。
“为何”
“什么为何”陈朝一时奇怪,“陛下以为臣作不出那两首好诗还是见到臣身为那两首诗的主人,感到很失望觉得臣不配。”
“都有。”
李昭阳实话实说,在陈朝身边慢慢落座。www.
陈朝不想纠结这个问题,他知道自己身上“奸相”的标签深入人心,旁人看他,恨不得杀了解恨。
所以陈朝故意换了一个话题,问道:“陛下在清源县微服私访多日,走一路看一路,这一路观感如何”
李昭阳想都没想,脱口而出:“很好,至少现状不是清源县县令一年前在奏折上所言,清源县十室九空。来这里的半个月,朕感觉这里充满生机,越来越多的百姓归家,在南山附近定居。”
“那陛下又知,为何朝廷以前给清源县百姓,每人发十两安家费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臣只给了区区二两银子就把这事轻松解决了”
陈朝有意考校李昭阳!
李昭阳想了想,回应道:“因为你给的他们的,远不止二两,也远远超过朝廷给的十两,朝廷授人以鱼,而你,受人以渔!”
以前朝廷为了促进清源县人口回流,答应给每个回来的百姓十两安家费,这样做,前期效果很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十两银子花完,百姓又回到起点,不得不出去讨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