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隐疾(1/2)
七月一晃而过,转眼间,八月近半。
凤妤带领铁骑已到西洲将近一月,城防,农桑两手抓,常驻几万人的城池很快步上正轨,城民在陈江东和州府幕僚调停下,摩擦渐少。西洲青壮年劳动力居多,在开荒垦田阶段,前期是凤妤供粮,半月后情势稳定,凤妤就渐渐断了粮,靠城民们自给自足。
西洲是燕阳最重要的棉区。原住民就有种植棉花的,八月正好是丰收的季节。要等来年播种,许多农作物都是春季播种,开荒的田地基本错过了春耕。要等秋耕,或等来年春耕。
要保证宁州铁骑对粮食的供给,几乎所有的田地都种了黍米和土豆(马铃薯),黍米已不是燕阳最重要的粮食,早就被小麦,水稻所取代。可黍米和土豆都是一年生的农作物,随时可播种,黍米只要两月就能收割,耐旱又耐寒,最适合如今的西洲。
除了种植黍米,还种植瓜果,因地域缘故,西洲能种植的食物比起江南要少许多,青壮年们几人一组进山狩猎,山林里还有野果,野菜等,基本都能保证城民们的生活。
所有的荒地,她都恳求城民们种了黍米,作为感谢,凤妤会按照日租的价格结算给城民们,或发放米粮和日用品。
小麦才是最主要的农作物,真正大规模种植要等到春耕和冬耕,冬耕在十月份,如今还早。凤妤要做的是稳定西洲现有的居民生活,规划好种植土地,开沟引渠。本来是打算让谢珣派兵过来开荒,如今发现城内这么多居民,只要给他们吃饱就是劳动力,没必要让铁骑长途跋涉到西洲,冬季播种也是,只有丰收时缺少人手,可以派军来帮忙。
凤妤算过一笔账,铁骑长途跋涉途中的花费,到了西洲的军粮消耗,不如她请城民耕种来得划算,凤妤修书给谢珣时主要说了铁骑帮忙开荒的事,西洲和黄州都不需要铁骑帮忙开荒,他们主修粮马道就行。
黄州那边王知州和凤妤时常交换信息,黄州那边人口比西洲少许多,的确需要人。王知州却是一个能人,他也觉得铁骑长途跋涉途中耗费巨大,他修书给锦州的薛玉,希望他能帮忙黄州的耕种,两州仅快马仅有大半日的功夫,也不知道王知州是怎么和薛玉谈的,竟写了欠条,薛玉还真派兵帮黄州。
这些事有条不紊地进行,凤妤也渐渐得心应手,她这西洲城主当得深得人心。
主要是福利真的极好,凤妤虽给他们断了粮,每隔五天,或七天都会给城民发放一些日用品或是鸡鸭等食品。看似小恩小惠,对如今西洲城民而言简直是如见甘露。
八月十五中秋,城中极是热闹,也无宵禁,居民们汇聚于城中大广场玩乐,凤妤派陈江东带人维护秩序,她在府中休息。她一向不爱这种热闹,秋香从月门进来,“姑娘,苏掌柜送来中秋礼,还想邀请你去他府中一起过节。”
“回绝了吧,说我身体不适。”
“是!”
她和苏孟韦提起要掌管矿山已半月有余,也希望他和祝盛开的人能退出矿山,苏孟韦却说他做不了祝盛开的主,这人原来是悍匪,如今是铁官。在西洲说一不二,凤妤也不着急,就和他们耗着了,城门紧闭,盘查严格,铁矿想要出城几乎不可能。
她的矿山,她要兵不刃血地拿回来。
凤妤在庭中望月时,想起祖母和姐姐。她极少想起父母,却会频繁挂念凤老夫人和凤姝。
不知姐姐在寺中过得如何,是否会被宇文景欺负,中秋这种团圆日子,父亲和母亲定会去寺中探望姐姐。
孤身一人在外时,格外思念家人。
想姐姐,也想谢珣了。
也不知道谢珣在宁州过得怎么样。
她摸着手腕上的镇魂珠,思念如潮,凤妤遗憾地看着圆月,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姐姐和谢珣呢?
宁州的治理比西洲要顺利许多,几乎没遇到什么阻碍,谢珏酌情给了氏族银子补偿,拿到土地后有州府的人规划出来分配。一来是大军驻扎宁州,震慑一切妖魔鬼怪,二来是谢珏手段强硬,不讲情面。
谢珏在宁州到盐城几座城池内都实行均田制度,还算顺利,盐城遭遇到氏族极大反抗,谢珣出兵镇压,连州府都撤换了,派了崔兰宋和陈煌坐镇盐城,推行新政。
谢家兄弟在宁州到盐城等六城推行新政时手段就要暴力许多,相对而言凤妤就非常的温水煮青蛙,两种手段是因地制宜,各有利弊。
盐城,沙城,洛城,平洲,云州如今都以宁州为尊,不尊燕阳法令,盐城氏族抗议是在听闻中州增兵,方楚宁前来驻防后,盐城的氏族并不想失去自己的土地和财产,还希望盐城知州能够归顺燕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