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最可爱的师兄师姐们(4000字二合一大章)(2/2)
这一声小师弟叫的极甜,直是甜到了赵洵的心坎里。
赵洵只觉得一阵酥酥麻麻的,连忙清了清嗓子道:“事不宜迟,我现在便带诸位师兄师姐们去。”
...
...
赵家在长安城中有几座别院,赵洵带师兄师姐们去的这座就在距离东市一个坊区的位置,距离不良人衙门也是不远。
这座宅子很是低调,没有多少人知道是成国公府的产业,符合赵洵的一应要求。
低调一些好,毕竟他让书院的师兄师姐们来是坐镇的,不是来抖威风的。
这件事说到底还是有些犯禁,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到了就是这里。”
赵洵轻车熟路的把人领到了自家别院,随后上前叩了叩门。
片刻之后便有人来开门,见面前的是赵洵,笑容立刻堆满在脸上。
“哎呀,是小公爷来了。您怎么来了”
赵洵平日里鲜少来别院住,一般都是吃住在不良人衙门,遇到休沐日也是一般直接回国公府住。
所以这别院的下人才会如是问道。
赵洵清了清嗓子道:“咳咳,我来安排几位师兄师姐在别院住下,你们要好生照料,切莫要怠慢。”
“小人记下了。”
给国公一家这样的贵人当差,听话是最重要的。
少说多做永远不会错,不该问的事情一定不要问,否则很可能会惹得一身的麻烦。
赵洵带着师兄师姐们进了院子,便听到三师兄龙清泉啧啧称叹道:“好,这个院子建的好啊。既幽静又雅致,想不到在这长安城之中还能建造这么有雅意的院子。”
赵洵知道三师兄是一个极致的享受主义者。
能得他的一句称赞可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了,大师姐和二师姐也很满意。反倒是一向憨憨的十师兄皱眉道:“小师弟,我怎么觉得这宅子怪怪的。”
怪怪的
赵洵一时有些愕然,这是怎么个意思。
“十师兄何出此言”
赵洵吞了一口吐沫问道。
“这种感觉很难说,总之就是奇怪。”
十师兄环目四望,仔细的看了一番后说道:“就是太讲规矩了,书院的布置和这里完全不一样。在书院讲究的是有教无类,随心所欲。而这里处处都一板一眼。就好像这里理所当然要有一棵树,那里理所当然要种着一簇花。”
十师兄虽然是个憨憨,但是这一番话赵洵算是听懂了。
“这个确实没办法。十师兄你也知道,我家好歹也是公卿世家,虽然比不了皇族,但也是讲究礼制规矩的。其实这里已经好很多了,若是在国公府,你更会觉得压抑逼仄。”
赵洵说的也是实情。
他是一个穿越者,穿越到这个世界的前几天其实很不适应。
因为国公府的生活实在是过于程式化了。
一板一眼,基本上没有变数。
相较之下别院的生活已经是轻松不少了。
当然,和终南山浩然书院中的闲适生活那是完全没法比。
书院的生活完全是一派田园牧歌般的体验。
却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一点也不夸张。
加上山长那狂放不羁的性格,书院的修建更是没有任何的规律可言。
山长觉得竹林边应该有一座竹楼,便起了一座竹楼。
山长觉得鹅池旁应该有一座亭子,便立了一方亭子。
书院的师兄师姐们也在书院里尽情发挥,端是把生活活成了他们理想中的样子。
“好吧,反正也是凑合几日。等到打退了魔宗妖孽,我们便可以回去住了。”
十师兄点了点头道。
赵洵心道好家伙,十师兄这是无形装逼啊。
凑合几日,意思是只要用几日他们就能解决魔宗修行者
这敢情好。不过这一切都前提却是草原蛮族和魔宗中人忍不住攻城。
从现在来看,这些家伙的忍术着实了得,过了这么久却是一点进攻的欲望都没有。
当然了,赵洵知道他们在等待时机。
不过有书院的师兄师姐们在,赵洵就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丝毫不担心。
“哦对了,我先带师兄师姐们去看看房间。”
这宅子足足有三进大,分为前院、后院和花园。
前院主要是待客会客的,后院是主要住处,花园是娱乐消遣的地方。
赵洵作为小师弟还是应该尽到地主之谊,带着师兄师姐们熟悉熟悉环境的。
...
...
等到赵洵领着师兄师姐们来到后院看到房间后,一向挑剔的二师姐刘莺莺都不免赞叹道:“这房间着实很不错,细节做的很考究。”
六师兄也点头附和:“在蜀中的时候我觉得巴蜀人很懂得享受,不过现在看来长安人才真的懂得享受。小师弟这样一套宅子得多少银子”
“呃这个嘛...我还真的不是很清楚。”
赵洵有些尴尬的说道。
作为一个国公世子,他本是两指不沾阳春水,对这种世俗的东西根本不关心。
若不是意外的加入不良人,接触到这世间许多未曾接触过的东西,赵洵就真的是一只被关押在笼子里的金丝雀了。
“不管这些了,只要诸位师兄师姐们住的开心便是极好的。”
赵洵小嘴很甜,就和抹了蜜一样。
“嗯,我们先住下吧,房间怎么分配”
大师姐挑了挑眉道。
龙清泉连忙跳了出来道:“这当然是大师姐说了算。书院讲究论资排辈。如今山长不在,大师姐最大。”
赵洵心道好家伙,没想到三师兄还是一个专业舔狗呢。
这舔的确实让人觉得很舒服啊。
果不其然,大师姐很是受用的点了点头道:“既如此,我挑北面的这一间,剩下的你们挑。”
二师姐崔莺莺道:“那我挑旁边的这一间。”
书院的师兄师姐们纷纷按照顺序挑选了符合心意的房间,随后有说有笑的打趣道:“我们来都来了,小师弟你不得尽一尽地主之谊,请我们吃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