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第 68 章(2/2)
一时间众人散去,迎探惜三人各自闷头走了半路,探春才开了口:“你今儿也太大胆了!”平日里这人都是冷冷清清的,今日如此也真是百年难遇。
惜春抿紧了嘴,半晌才开口:“我胆子不大,也不会说话,更加不会讨太太、老太太的好。但知恩图报、不颠倒黑白我还是懂一点的。左不过绞了头发和智能儿作伴去,还能如何”
“什么叫绞了头发做姑子去!大正月里的说这些也不怕忌讳!”探春连呸了好几声,这才继续幽幽叹了口气,“话头是太太先提起的,你这么一说,不是得罪了两个人!”
更何况今日里太太那句话……老祖宗的确是爱屋及乌的意思,太太往日里都是不吭声的,那会儿突然开口凑了趣,到底是真在奉承老祖宗,还是吃准了——史妹妹必定会嚷出来老祖宗再中意史妹妹,见到她这般大咧咧的性子,怕是也要再掂量几回吧
探春脑子里转着这些念头,想着日后会更加的热闹,自己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的事情也会更多,不由地哀怨一叹,恨不得也绞了头发做姑子算了。
黛玉并不知道贾府发生的这些事情,她半上午到了西宁郡王府,不一时就见到了郡王妃。只见这人和先母差不多年纪,朱唇粉面,眉目间隐然有一股书卷的清气。一身玫瑰紫立领中衣,鸡心领的鹅黄杭绸褙子用朱红丝线绣着小小的竹叶梅花,松绿马面裙上,亦是朱红丝线绣的梅花竹叶。裙角一溜绣的仍是小小的梅花连续纹样,头发随意的绾成兰花髻,斜斜的坠到耳边,一支金累丝嵌红宝石蝶翼点翠步摇斜插在发髻里,在日光下灼灼生辉。
她眼神一瞄即收,刚规规矩矩行了礼,就听到一阵脚步声,下一刻就被一双手柔柔拉了起来,伴随着一句淡淡的话:“多年不见,敏妹妹家的姑娘也这般大了。”
这声叹息让黛玉也跟着鼻头发酸,半天才缓和了心情。李芸看出了她的拘谨,拉着她的手含笑说道:“我与你母亲小时候也是过往甚密,谁知大了大了,反倒不常相见了。后来你母亲去了扬州,这一别竟是阴阳永隔……”
她幽幽说着这话,一手携了黛玉到屋里的塌边坐了。不一会儿就有个模样沉静的丫鬟走了过来,递上了一个檀香木的匣子。李芸当着黛玉的面将匣子打开,又轻轻推到了黛玉面前:“我替你保存了这么多年,今日也该物归原主了。”
黛玉低头一看,只见匣子里满满的都是信件,粗粗一看能有几十封的样子。看到这熟悉的字迹,黛玉眼圈刹那就红了,声音发颤,手也有些抖:“这……这是……母亲的笔迹。”她手不由自主地伸了过去,亟不可待地拆开信看了起来,甚至忘记了此时身处何地。
“吾女黛玉,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信上字迹跳脱欢悦,甚至还有几个别字,黛玉仿佛能看到自家母亲向闺中密友写这封信时,得意又俏皮的模样。
“一日,自兄长处得《诗经》,挨字而认,始认字。刺绣之暇,始通吟诵,有‘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之句。虽叹其才思隽秀,又窃恐其福泽不深,心结难解……”黛玉自己自然不晓得自己是如何识字的,却原来还有这一番缘由。不过是聪慧了些,就惹得母亲担忧不已,甚至还特特写了信向密友倾诉,大约那会儿的母亲也是辗转反侧的吧
“吾身处江南日久,神京之事亦越发滞塞不畅,不知家母身体康健与否,府中宝玉是否依旧顽劣不堪……”自这封信始,母亲的信上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贾府以及贾府众人的,语气也越发哀怨焦虑。如此持续一两年的时间,之后有一封信又出现了不同:
“吾听闻宫中欲放出一批人,更知此中有贵府白怡,不知可否腾挪二人解忧与吾。如能有宫中嬷嬷耐心教导,吾亦感激涕零,含笑九泉矣。”
黛玉看到‘含笑九泉’四个字,终于忍不住拿帕子遮了脸,无声地呜咽起来。犹记得当时忱儿刚生下不久,自己年岁小,因为整日里被嬷嬷逼得学这学那,还闹了好几通脾气。现在想来,母亲怕是从那时,就知道自己撑不了几年了罢!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只叹息: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作者有话要说:为天下少而丧父失母者一哭,吾亦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