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整个巴黎属于我 > 10 多萝西·帕克的威士忌

10 多萝西·帕克的威士忌(2/2)

目录

(海明威先生现在戴上了眼镜

给评论家舔脚不如多看看清)

海明威发现,帕克是一位强大的同盟。与她建立友情是明智之举:她的影响力强,在文娱界有广泛的人脉,再说《太阳照常升起》也快要被搬上舞台了。接着那几年,很多赞美海明威的文章和书评都出自帕克之手。纽约之行告终的时候,海明威对多萝西的称呼已经成了“多蒂”(dotty)。 [48]

那个星期,其他几位评论名家也多少受到了海明威魅力的感染,比如赫伯特·戈尔曼(herbert goran)和埃德蒙·威尔逊。(海明威在写给莫里·卡拉汉的信中透露,这两位批评家还向他求教,该如何看待其他文学新秀。 [49] )一天晚上,海明威来到《名利场》杂志的编辑弗兰克·克劳宁希尔德创办的“咖啡屋俱乐部”(the ffee hoe)。对海明威来说,它无异于交际天堂,而且不需要引荐人就能加入。(这是一条“装腔作势地反对装腔作势”的规矩:说是不需要引荐人,但其实俱乐部的所有成员都已经非常有名、有影响力了,他们一出现就会被认出来,本来就是生活在这个阶层里的人。 [50] )俱乐部成员包括出版界和娱乐界的大佬,例如科尔·波特、p g 伍德豪斯 [51] 、查尔斯·斯克里布纳 [52] 、麦克斯韦·柏金斯、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和康得·纳斯 [53] 。换句话说,这又是海明威长名声、赚眼球的一个重要平台。

海明威也参加了一些文化活动,包括在百老汇看了一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戏剧演出。他对一个朋友说,戏里有好几个地方让他宁愿交点儿钱逃离剧场。他也考察了一番纽约的文学景观。令他不快的,很可能是他得知福特·马多克斯·福特在纽约文人圈中颇受欢迎。同样令人不悦的是,安妮塔·卢斯刚刚推出了讽刺小说《绅士都爱金发女郎》,震撼了文坛。海明威闷闷不乐地说它是“我读过的最无聊的书之一”,并且把它的流行比作流感疫情。 [54]

海明威还一度沉溺于一段暧昧之中,对方是文学圈中著名的“冰雪皇后”,埃莉诺·怀利(elor wylie)。他和一个朋友说,“双方一见钟情” [55] 。在文人眼中,怀利是一位不可亵玩的缪斯,她也有着人们津津乐道的“思想女孩”(thkg girl)的典型形象:卷发中分,脸旁的头发特意梳成大波浪。约翰·霍尔·惠洛克认为她“貌美倾城,却又是那种冷傲的类型” [56] 。怀利和海明威一样有种独特的个人魅力,吸引了一批死心塌地追随她的人——他们被作家托马斯·沃尔夫 [57] 称作她的“信徒” [58] ,不过沃尔夫本人不在此列。海明威显然受到了感召,但是并没有真正加入怀利的崇拜者中。我们不清楚他们两个是否成了情人,不过海明威登上轮船回法国之前,怀利送了他一路,中间还在几家私酒馆稍作逗留。

在离开纽约之前,海明威和斯克里布纳出版社签了合同,此时出版社已经开始为《春潮》排版了。然后,海明威登上“罗斯福号”,终于踏上了返回欧洲的旅程,身边还多了罗伯特·本奇利和多萝西·帕克。帕克是一时冲动就去了法国。讽刺的是,帕克这场受海明威启发、说走就走的旅行,花的是从贺拉斯那里赚来的钱,后者签下了她的一本诗集。所以说,这位出版商还是从海明威的纽约之行中得到了一点儿小实惠。 [59] 一行人准备出发时,又一场暴风雪吞噬了纽约城,轮船甲板上的冰闪闪发亮。大家办了一场喧闹的送别会,畅饮从黑市买来的香槟。与会者有怀利和阿尔冈琴人马克·康奈利 [60] 。一个来蹭酒的人偷走了帕克的苏格兰威士忌,直到起航之后酒才被一些旅客发现。欢闹的气氛持续到开船之后。本奇利没能弄到正规的包房,只能在一间女佣房里凑合。 [61]

“第四天他(从女佣房里)出来,说很好玩。不过就在这时他感觉自己长了阴虱,”海明威在写给布鲁姆菲尔德的信中说,“到第六天,他真的长了阴虱。”

航行结束后,帕克透露了一件事:大家一起吃饭时海明威曾服用硝石,据说这种东西有抑制性欲的功效。这暗示了在场的人,他必须控制自己对性事的需求。 [62]

对于海明威来说,这算得上衣锦归来,伴他同行的还有美国最受人爱戴的一位文学名人和一位备受敬畏的批评家。两人如今都是他的朋友,对他死心塌地。本奇利和海明威的友谊将会维持多年,而帕克对他的忠诚近乎崇拜。这样的崇拜之情虽然远不是相互的,但不久却要派上大用场。

[1] all wley, “unshaken friend — ii,” the new yorker, april 8, 1944, 30

[2] 在斯克里布纳工作过的编辑约翰·霍尔·惠洛克介绍说:“斯克里布纳出版社在1864年初创时,在神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出版了一些布道内容的书。布道书在那个时代很畅销,程度不亚于如今的悬疑读物。”他还讲到,祖父的布道词曾经在斯克里布纳出版过:“受欢迎的牧师会把他们的布道词出版成书。” john hall wheelock, the st ro publishers (bia: university of uth carola press, 2002), 77

[3] kay boyle, afterword to ether , 336

[4] wheelock, the st roantic , 66

[5] 新新监狱:美国纽约州监狱。——编者注

[6] charles scribner iii, terveith the author, june 20, 2014

[7] 老查尔斯·斯克里布纳即查尔斯·斯克里布纳二世(cs2),小查尔斯·斯克里布纳有时也被称为“查尔斯·斯克里布纳三世”(cs3),但与前文提到的那位查尔斯·斯克里布纳三世(charles scribner 3)并非同一个人。在本书中,“斯克里布纳”通常指斯克里布纳二世。他的儿子通常被称为“小斯克里布纳”,而“斯克里布纳三世”指charles scribner 3,即出版社创始人的玄孙。——编者注

[8] wley, “unshaken friend — ii,” 30

[9] a stt berg, eni (new york: berkley books, 2008),12(该书中译本《天才的编辑》已出版。——译者注)

[10] wheelock, the st roantic , 58

[11]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relt, 1858—1919)是美国的第26任总统,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曾在斯克里布纳出版社出版过《狂野骑士》(the rough riders)、《奥利弗·克伦威尔传》(oliver crowell)、《一位美国猎人的户外消遣》(outdoor pastis ofan arican hunter)等非虚构作品。——译者注

[12] 理查德·哈丁·戴维斯(richard hardg davis,1864—1916):美国记者、小说作家。——译者注

[13] 亨利·凡·戴克(henry van dyke, 1852—1933):美国作家、教士。——译者注

[14] ibid 根据另外一个版本的记录,与会者关于是否接纳《人间天堂》举行了一场投票,结果倾向创新的编辑和守旧的元老们打成了平局。berg, ax perks , 16

[15] wley, “unshaken friend — ii,” 30

[16] ibid

[17] erald, january 28, 1926, f stt fitzrald files,archives of charles scribner&039;s ns, prceton university library改编自《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戏剧由乔治·丘克(e cukor)策划,1926年2月2日在大使剧院(abassador theator)首演。派拉蒙制作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发布于当年8月,由沃纳·巴克斯纳(warner baxter)饰演盖茨比。

[18] 两名利夫莱特出版社的员工,唐纳德·弗里德(donald friede)和伊迪丝·斯特恩(edith stern)后来告诉贺拉斯·利夫莱特的传记作者沃克·吉尔莫,他们“友好地接待”了海明威,利夫莱特在拒绝《春潮》时也显得“既彬彬有礼又坚定”,并表示希望得到《太阳照常升起》。gilht , 125

[19] ernest heway to louis and ary brofield, ca don, letters of ernest heway, 3:36

[20] 贝内特·瑟夫(bent cerf, 1898—1971):企鹅兰登书屋的创始人之一。——译者注

[21] gilht , 235-6

[22] erald, february 6, 1926, f stt fitzrald files,archives of charles scribner&039;s ns, prceton university library

[23] ernest heway to louis brofield, don, letters of ernest heway , 3:36

[24] erald, erald files,archives of charles scribner&039;s ns, prceton university library

[25] ibid

[26] f stt fitzrald to erald files,archives of charles scribner&039;s ns, prceton university library

[27] ernest heway to willia sith and harold loeb, february 28, 1926, reprted sandern, spanier, and trogdon, letters of ernest heway , 3:30

[28] ernest heway to louis and ary brofield, ca arch 8, 1926, reprted ibid,36

[29] 格连威·威斯考特(glenestt, 1901—1987):美国诗人、小说家。20世纪20年代曾旅居巴黎。——译者注

[30] ibid

[31] 哈考特-布雷斯出版社1905年成立于菲律宾马尼拉,最初是出版英语教育材料的出版社,相当于美国殖民菲律宾的产物。——译者注

[32] ernest heertrude ste and alice b toks, reprted defazio,spanier, and trogdon, letters of ernest heway , 2:55

[33] 1920年至1933年间,美国政府立法禁止全美酒精饮料的生产、进口、运输和销售。这一禁令有深刻的社会道德考量和新教背景,主要旨在控制社会的腐化、病态。禁酒时代的迷惘是庆祝《太阳照常升起》出版的完美背景,这样的说法意味深长:小说中一群纵情酒色的年轻人的迷失,以及现实中美国人对于社会道德的矛盾心态,互相之间有着深沉的回响。——译者注

[34] 有资料显示,那几年中纽约酒吧的数量从15000家增加到了32000家。pete haordon kahn and al hirschfeld( books/appe, 2003), 11

[35] 约翰·多斯·帕索斯证实了“斯各特家的私酒贩子很不错”这一说法(the best tis ,145)。(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就是一位靠贩酒暴富的私酒贩子。——译者注)

[36] ernest heodolph, february 25, 1926, reprted sandern, spanier, and trogdon, letters of ernest heway , 3:32

[37] 多萝西·帕克(dorothy paker, 1893—1967):美国诗人、小说家、批评家,阿尔冈琴圆桌会的创始人之一。——译者注

[38] ernest heway to louis and ary brofield, ca arch 8, 1926, reprted ibid,37

[39] nathaniel benchley, robert benchley (new york: raw-hill, 1955), 162

[40] dorothy parker, “readg and writg: a book of great short stories — about cabell,” the new yorker , october 29, 1927, 92

[41] arion capron, “dorothy parker: the art of fiction no 13,” paris review 13 (su/terviews/4933/the-art-offiction-no-13-dorothy-parker

[42] parker, “readg and writg,” 92

[43] arion ade, dorothy parker: what fresh hell is this? (new york: pengu books, 2006), 163-64

[44] 比如罗伯特·本奇利,虽然他已经获得了成功和名誉,却常常“觉得自己对人类的进步没做出什么重大贡献,难以释怀”。benchley, robert benchley , 81

[45] ade, dorothy parker , 164

[46] dorothy parker to robert benchley, noveerald and sara urphy and friends, ed lda pattern ers university press, 1991), 46

[47] 这首小诗最初发表在一份名为“纽约世界”(new york world)的报纸上,标题是“news ite”(新闻条目)。这首诗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影射当时的男性不喜欢有学识的女性,而偏爱头脑简单的女性。这首诗在美国成了一句类似俗语的话。——译者注

[48] 在海明威大约于1926年3月8日写给路易斯·布罗姆菲尔德和玛丽·布罗姆菲尔德的一封信中,他讲述了自己纽约之行的近况,同时称呼帕克为“多蒂”。reprted sandern,spanier, and trogdon, letters of ernest heway, 3:37

[49] ernest hehan, arch 5, 1926, reprted ibid, 34

[50] “惯例是他们从不需要引荐人,因为俱乐部默认大家都互相认识……因为每一位成员都已经非常声名显赫了……这就是这家俱乐部的自负。求人推荐会遭受白眼。”俱乐部成员、历史学家比尔·雷(bill ray)在与作者的访谈中表示。

[51] pg伍德豪斯(pgwodehoe, 1881—1975):全名佩勒姆·格伦维尔·伍德豪斯,英国作家。伍德豪斯常常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读者最广泛的幽默作家之一”,活跃于美国的文学、影视和戏剧界。——译者注

[52] 查尔斯·斯克里布纳:此处应指查尔斯·斯克里布纳二世。——编者注

[53] 康得·纳斯(ndé nast, 1873—1942):康泰纳仕集团(ndé nast publications c)的创始人。康泰纳仕是一家影响力巨大的国际期刊出版集团,旗下刊物有《纽约客》《时尚》《名利场》等。——译者注

[54] ernest heway to louis and ary brofield, ca don, letters of ernest heway , 3:37

[55] ernest heodolph, february 25, 1926, reprted ibid, 32

[56] wheelock, the st roantic , 94

[57] 托马斯·沃尔夫(thoas wolfe,1990—1938):美国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天使,望故乡》是另一本由柏金斯发现并出版的名作。——译者注

[58] thoraphy (new york: dial press/jas wade, 1979), 246

[59] ade, dorothy parker , 165

[60] 马克·康奈利(arc nnelly,1890—1980):美国剧作家。——译者注

[61] ernest heway to louis and ary brofield, ca don, letters of ernest heway, 3:37

[62] edund wiln, the enties: fro the notebooks and diaries of the period, edleon edel (new york: farrar, stra and giroux, 1975), 347 帕克的传记作者马里恩·米德写到,帕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和朋友提到硝石一事时,还是会“笑个不停”。(dorothy parker, 166)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