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特别看护赡养院的泡茶间里,看护人员与老人的闲聊声此起彼落。有的人说话快得像连珠炮,仿佛要利用人生最后的时间能说多少就说多少,也有人说得相当缓慢,简直像是机器生了锈一般。但所有的声音都有个共通点,那就是语气开朗愉快,不带丝毫感伤。
右边还不时传来将棋或围棋的棋子在棋盘上碰撞的声音。
我坐在椅子上,一边喝着绿茶一边等待。没过多久,我听见了宛如尖叫的吱嘎声响逐渐靠近,最后停在我的桌子对面。
“我是曾根崎源三,真是非常抱歉,我只能坐着轮椅跟你说话。”
这个人的声音让我联想到涩柿子。第二代遗孤张永贵告诉我,这个人也曾到过中国,而且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村上龙彦,也就是我的哥哥。
“你好,我是——”我站了起来,隔着桌子伸出右手。
“抱歉,我是左撇子。”对方说。
于是我改为伸出左手。对方的手掌宛如受尽寒风摧残的枯枝。
“我是村上和久。”
“噢——!”曾根崎的沙哑嗓音中带着几分感叹与兴奋,“你是村上家的次男,对吧?”
“是的。曾根崎先生,你也去过中国?”
“对,我是长野县出身。”
“长野县——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是去中国人数最多的一个县?”“没错,这是县的方针。早在大正年间,长野县的信浓教育会就以海外发展主义为主流,把到海外去当成五大教育宗旨之一。老师一天到晚跟学生强调海外有多么美好,鼓励学生到海外发展。每个市镇都设置了信浓海外协会分部,学校也设立了‘拓殖科’。我的父亲就在教育界工作,经常对我提起这些。”
我突然想起那位担任义工的老妇人曾经提过,“当初是以同乡组团为原则”,我家是岩手县,为何这个人却是长野县出身?
“曾根崎先生,你不是岩手县人?”
对方突然陷入了沉默。周围老人们的欢谈声似乎变得更响亮了。
“——同乡组团不是绝对原则。我们真的在同一团里,听到战败的消息后,我们还一起逃难,你不记得了吗?”
曾根崎不仅吞吞吐吐,而且似乎急着辩解。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他隐瞒了什么?
“抱歉,我当时才四岁——”
“嗯,这么说也对,你那时年纪还小。我却是记得清清楚楚,简直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
“曾根崎先生,听说你战后一直在寻找我哥哥?”
“——是啊,我一直在找他。如今我晚上做梦,还是常常梦到你哥哥被松花江的滚滚河水吞没的那一幕。我当时实在应该背着他渡河才对,但是我那时候实在是自顾不暇——”
这句应该是曾根崎的真心话吧。他的声音让我联想到一棵伤痕累累的老树,一字一句都是充满了血泪的肺腑之言。
“曾根崎先生,这不是你的错。”我也受了他的影响,心中百感交集,“——那个时候,母亲选择背负年幼的我,而不是哥哥,所以哥哥必须靠自己的力量渡河——结果他就被冲走了。”
回想起来,不管是在中国东北,还是战后的贫穷日本,母亲一直是全心全意地照顾着我。但在我四十一岁失明之际,母亲也成了我宣泄怒气的对象。我满心认为自己罹患眼疾,全是当年在难民收容所内营养失调所致,最大的证据就在于当时我两眼失明了一阵子。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恨母亲愚蠢,当初竟然相信关东军会保护开拓团,因而延误了逃难的最佳时机。
“——当年的村上龙彦,我也记得一清二楚。在逃难的时候,他背着沉重的背包,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背包?我一听到这字眼,心里蓦然有个说不上来的疙瘩。仔细寻找四岁时的记忆,我想起来了——没错,哥哥确实背着一个塞满了食物及衣服的背包,除了睡觉之外,他随时都背在身上。对了,我又想起来了——那是因为苏联战斗机的机关枪射死了马,令我们无法再用马车载运行李。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景象。
但令我不解的是——
如果哥哥一直背着背包,怎么会被士兵的军刀砍中背部?但他的背确实被砍了一刀,那一幕是我亲眼所见,何况我还见过那伤痕。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的记忆似乎不太对劲——再试着回想,却引发了一阵剧烈的头痛,仿佛被人用木槌在脑门上敲了一记。
我按着额头摇了摇脑袋,朝曾根崎问道:“你一直在寻找我哥哥,是因为你认为该对我哥哥的不幸遭遇负责?”
“我——”
曾根崎沉吟了好一会儿。右边依然不断传来将棋或围棋碰撞棋盘的声音。
“当年的一切,都让我后悔不已。”曾根崎顿了一下接着说,“在难民收容所里,我跟我的儿子分开了,当时他病得快死了,有个中国人看不下去,叫我把孩子让给他当养子,我只好答应。半年后,我活着回到了日本,但这期间一直不知道儿子的生死吉凶。二十多年前,我参加访日调查团举办的认亲活动,竟然真的与儿子重逢了,他的脸上有烧伤的疤痕,那是在逃难的时候被炸伤的痕迹,让我可以肯定他就是我的儿子。我很想紧紧抱住他,但我强忍着泪水,对周围的人说:‘这个人不是我儿子——’”
“为何你要这么说——?”
“当时我已退休,生活过得很拮据。我没有能力扛起身份担保人的那些沉重义务,只好选择逃避,我也是迫不得已。后来虽然有了非亲人也能担任身份担保人的制度,但那时我儿子已经在中国病死了。”
曾根崎说得痛心疾首,仿佛随时会被自己说出来的话语压垮。我仿佛看见了一棵因无人照顾而逐渐枯萎的孤独老树。
“我寻找村上龙彦的理由——”曾根崎用鼻子吁了一口气,痛苦地说,“抱歉,我现在还没有说出口的勇气。我希望有一天能跟他见一面,说上几句话,在我断气之前——”
哥哥与曾根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我无从想象。在我的记忆之中,当初逃难时,我们一家人与其他家族并不常交谈,但毕竟是四岁时的记忆,早已模糊不清。
这个人一定隐瞒了什么。我心中抱持着强烈的怀疑。曾根崎话锋一转,用他那沙哑的声音说道:“对了,听说你到处探访当年的开拓团成员?”
“是的,我拜访了一些人。”
“在我寻找村上龙彦的下落时,曾遇到一位女士,据说她跟你们一家人是在同一时期到的东北。”
“真的吗?我想跟她见一面。”
我将身体往前凑。若是与母亲在同一时期前往的东北,应该跟哥哥相处过不短的时间。
“——她住在北海道。若你需要她的地址,我查一查再联络你。”
右边传来了在棋盘上放置棋子的声音,接着一名老人大喊:“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