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女生 > 超级警监 > 第三十四章 政府律师

第三十四章 政府律师(2/2)

目录

“真的。”

韩均抬起头来,不无自嘲地笑道:“你也知道的,j.d.是一个法律职业学位,那些课程是专门培训律师的,不是搞法学研究,跟学术没关系。按照国内的学制和学位授予标准,较起真来只能称之为法律硕士,能入选‘千人’连我自己都感觉好笑。”

这里没外人,关系又已经亲密到那一步,张琳权衡了一番,终于直言不讳地问道:“那怎么会入选的,难道真如传言的那样,你帮国内的高官转移资产,帮他们的亲属办移民,于是他们投桃报李,给你顶官帽子作为回报”

韩均晃了晃酒杯,笑问道:“你信吗”

“我不信,毕竟你已经很成功了,要声望有声望,要案子有案子,没必要再给自己惹麻烦。何况回国当官又能赚多少钱,就算把传说中的那些灰色收入都算上,也没你在美国赚得多。”

“法官大人英明,只要您相信我,别人怎么说我一点都不在乎。”

张琳掩嘴轻笑道:“辩方证人,相信归相信,但本法官更需要证据。要是没有足够的证据,大陪审团依然会判你有罪,本法官想帮你都帮不了。”

“这其实很好解释。”

韩均像她刚才一样抱着拳,托着下巴,耐心地解释道:“首先,由于种种原因我想回来。至于什么原因,在这里说不合适。如果想知道,晚上我会一五一十的向法官大人您坦白,争取宽大处理,绝不敢有哪怕一丝隐瞒。

正因为想回来,我就特别留意国内的一些情况,经常参加总领馆组织的一些活动,比如去机场迎接赴美访问的国家领-导人,比如帮着接待国内过去考察的政府或者商务代表团等等等等。”

“所以你就认识了余省长”

“嗯。”

韩均点点头,微笑着确认道:“他率团去华尔街参观考察那一天,总领馆同时有四个接待任务。有其他省的省委书记,有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团,有国家部委的,根本忙不过来。朱俊风,也就是当时的参赞找到我,请我帮忙给余省长一行当向导兼翻译,毕竟那儿我熟。

不得不承认,这个向导和翻译当得非常愉快,不仅认识了老家的省长,并且在他的帮助下接了一个反倾销调查应诉的案子。运气不错,虽然没赢,但也争取到比国内另外两家应诉企业更低的加征税率。”

他收费贵是有理由的,在联邦法院和纽约、新州地方法院打的几场官司非常经典,连一个80多岁的剪纸老太太都能办成特殊人才,以至于好几份法律期刊都评论,如果他愿意放弃当律师的高薪,假以时日有望能成为继陈卓光之后的华裔联邦法官,或程乐其那样的联邦检察官。

张琳对此并不感到奇怪,笑吟吟地问道:“后来呢”

“反倾销调查的案子结束后,我给余省长打了个电话,跟他说我想回国效力,没想到他非常欢迎,之后的那些手续全是省里办的,我没操一点心。”

韩均顿了顿,继续道:“后来才知道,之所以把我办成‘千人’,完全由于他们担心国内给不了我太高薪水,才通过这种方式给一点补偿。而我真正的工作,其实是省政府律师,专门帮省里打涉外,确切地说是涉美官司。

之所以安排到司法厅担任什么正处级调研员,安排去警校任教,纯属他们出于多方面考虑的结果。一是如果把我直接安排到省法制办,那就成真正的公职人员,本来薪水就很少,又不能兼职兼薪,他们怕留不住;二来省法律顾问团成员都是兼职的,如果给我太好待遇、太多薪水,其他顾问会有意见。”

“原来是这样啊,什么都为你着想,余省长对你真是器重。”

“好感有一些,说器重就有些过了。”

韩均笑了笑,轻描淡写地说道:“你在美国呆那么多年,应该非常清楚持美国律师执照的华人很多,念j.d.的却很少。回国搞个移民留学中介,忽悠忽悠对美国不了解的普通人还行,指望他们上庭不知道会输成什么样。

而念j.d.那么辛苦,真正的有钱人不会去受那个罪。学费又死贵死贵,不像你们一样能争取到奖学金助学金,三年下来至少要花25万美元,真正有两下子能在美国站稳脚跟的,肯定要留在那儿赚钱把投资收回来,不会轻易回国。

在别人眼里,余省长对我很器重,省里给我的待遇非常高。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上看,他们给的一点都不多,而且赚大了,因为他们给的这些甚至不够在美国聘请一个二流律师。”

张琳这才明白过来,想了想之后突然笑道:“既然你真正的工作是政府律师,那警校那边要不要去授课”

“要,当然要,毕竟人家给了薪水。不过也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授课上,一是不感兴趣,二来对国内法律不太熟悉,总不能在社会-主义中国给学生们讲美国的‘三权-分立’吧所以我打算让白晓倩当我的助教,她是国内法学院毕业的法学硕士,给那些专科生上课正合适。”

又是白晓倩,张琳心里多多少少有些不是滋味儿,不动声色地笑问道:“工资你拿,活儿人家干,人家能同意吗”

“我给她支付薪水的,一年十二万,又不是让她白干。”

“你俩的关系还真有点意思啊。”

韩均岂能听不出她的言外之意,连忙解释道:“亲爱的,千万别误会,我和她真是单纯的雇主与雇员关系。好几年了,她一直在帮我打理国内的事务,薪水从十万涨到十二万,又不是全职,还人心不足蛇吞象,天天嚷嚷着要我给她加薪。”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