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君山气象(1/2)
嘉靖十九年三月底,赵然终于回到了阔别一年半之久的君山。
金久带着关二、鲁进、林双文、钟三郎等人欢天喜地将赵然迎入庙中,分别的太久,自是好一番热闹。徐老伯高高兴兴地去张罗饭菜,金久则带着众人向赵然禀告这一年半以来君山的各项事务。
如今的君山已经不同于他当初离开的时候,用“大治”二字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得益于他离去之前的总体规划,现在各项事务都按照之前的布置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在君山地区,已经正式形成了三大定居点,一是大君山和小君山之间的盆地平原,这里形成了三个大的村落,丁口超过四千。二是小君山西侧当年设立的救济点,从江油县逃难过来的百姓流民,最终有两千多人留居于此。三是小君山东北七里外的一处小盆地,这里也建了两座村庄,定居百姓超过一千多人。
三处定居点加在一起,共有百姓八千余人,开垦出来的耕地达到两万多亩。去年九月,因为全年风调雨顺,整个君山地区的粮田出产稻谷十多万石!
赵然默默测算了一下,单季稻平均亩产稻谷六石,应该算相当不错了。他不知道穿越来的那方世界稻谷亩产应该是多少,但他直觉感到,这产量绝对不低。
至于为何有这么高的产量,其实想一想也很简单,这方世界灵气充沛,自然出产就高,再说了,有五色大师在,水利灌溉设施完善,不高产就真是白干了。
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表明,如果不是因为人祸,老百姓光是种田就能养活一家老小,绝无问题。
因为实行的是三年免征,老百姓们家家手中都有了余粮,今年正月算是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好年。
此外,开设在君山脚下的两座工坊也都顺利出产,木器工坊的各式家具和陶土工坊的日用器具都直供整个君山地区的百姓,算是形成了良性的自我循环。
除了完成赵然离去前的规划外,金久还做主,趁着秋收之后的休耕期,组织人丁搭建了跨越冲马河的木桥,顺便整修出来一条泥土道,向着谷阳县方向延伸出去二十余里,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和谷阳县之间的沟通。
赵然听罢连连点头,狠狠夸奖了一番金久。他估摸着,自己在兴庆府时感受到的那股忽然增长的功德力,几乎肯定与此事有关。
望着侃侃而谈的金久,赵然心里相当欣慰,这个当年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如今是真的不同了,很多事情都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放开手脚让他干。手底下有了这样的人,自己这个庙祝才算能够当得踏实,当得舒心。
金久在介绍的时候,还不忘将林双文、关二、鲁进、钟三郎等人好一通夸赞。君山大治的背后,当然离不开这几位的辛苦帮衬,其中林双文可谓居功至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