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落定(2/2)
南京日报看似公允的立场,逐渐将双方胜负之势慢慢倾斜。而在报纸上开了专栏的王世贞,篇篇雄文如同匕首和投枪,最后终于把反对派在民间的舆论也打的溃不成军。
.......
万历三年十月底,张居正主持大廷议,经过一番讨论并报皇帝批准,朝廷终于出台了海漕政策,而这政策将最后的反抗也打的无影无踪:
朝廷议定,将每年漕运任务分成两半。一半本色,一半折色。
自万历四年开始,将二百万石本色分解成二十份,每份十万石,发包给有意竞标的海商;另外二百万石,全部折色——一方面为将来的一条鞭法打基础,另一方面促进货币流通。
海商若想做这份生意,每年缴纳一千两银子保险金,防着遇到蛟龙——即所谓的龙卷风。这保险金朝廷不收,由海商自主成立保险委员会,自行定损发放,但需要接受户部监管。
海商承运漕粮后,上船多少,下船也是多少,损耗自己承担。如果遭遇了风暴,保险金不足赔付的,自己赔,赔不出来,就破产清算,同时把承运商的资格倒出来。
朝廷就做三件事,一是地方政府把漕粮收上来运到码头;二是朝廷设立部门接漕粮,检验质量并发放运费;三是命令俞大猷以登州为基地,组建海巡船队,保护海运漕粮的安全。
这政策一出,天下凡是想洗白的大海商全都眼含热泪,高喊这一届皇帝好啊,皇恩浩荡的没边了也!我们立即响应号召,拿出一半的走私船,干漕运!
他们为什么这么有积极性原来江湖中传言,只要能拿到漕运资格,将来就算朝廷大查走私,那还有一半儿的买卖能保住不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这些海商比地主都懂。
如此,最后只有运河上下的万余名官员把王宗沐恨到骨头里——你他娘的一个总漕,居然把本单位给干黄了!王宗沐啊王宗沐,我们一起艹你八辈儿祖宗!
这边刚骂完,朝廷关于他们的安置政策也到了,在户部下面成立海漕运粮司,专门管理海漕事务。由王宗沐加衔户部左侍郎兼管,同时从漕官中选择干练之臣一百三十二名员,进京当京官去。
这下子这伙子人也分裂了,为了这一百来人的海漕运粮司空缺,互相举报扯后腿,差点打出脑浆子。
令人啼笑皆非,而且万万想不到的是。朝廷改河漕为海漕,最后最遭罪的居然是都察院。一方面因为朝廷成立了“河漕改海专班”,又抽调户部、兵部和督察院等部门干员,十几个督察组进行确责、督办并查历年账本和积案;
另一方面——据左都御史葛守礼大人退休之后在笔记中记录,从万历三年一直到万历五年,督察院收到关于漕运官腐败的实名举报信,就堆满了两个大书架——一直等他万历五年退休,扩了又扩的都察院连一半线索还没查完。
而查贪查到手软的都察院,抄家抄到腿软的锦衣卫,最后对众多被揪出来的犯官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你们再等等啊,只要再等三个月,地方不就多了吗
他们的意思是指,到了万历三年年底,朝廷又在海漕运粮司下面,设置了京畿都漕运司,分了内外,内司在京,负责掌管通州到京师的陆运和仓廪的出纳事务;
外司负责直沽向通州的转运;同时海漕运粮司在湖广、松江、苏杭、福建、江西等地都设立了分支机构,负责地方漕粮转运到码头的各项交接和监督事务——全加起来一千六七百个空缺,在原来的河漕部门找相对干净的,居然没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