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堂名款(1/2)
孟子涛手里的这只外胭脂红内珐琅彩三秋图盘,可谓器型规整,做工精致,厚薄适度,胎质洁白细腻。施用的珐琅彩料釉面莹亮,色彩凝腻,玻璃质感强烈,极具立体感,可以说相当名贵。
更为难得的是,此物品相完整,一点都没有磕碰的地方,颇为不易。在古玩市场,这种品相极佳的东西,都有不错的升值空间。
孟子涛越看越是喜欢,只是让他有些疑惑的是,这只盘子的底款为矾红书“彩秀堂制”四字二行楷书款,这个款识他以前还真没见过。
孟子涛知道,在明清时期,瓷器出现了堂名款,这种款识是在定制的瓷器上刻划、模印书写上自家的堂名、斋名或年号。
其内容涉及亭轩楼阁、殿斋堂室、底宅居舍等等,享用人上至皇帝、皇亲,下至精工良匠。此外还包括一些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等。
正因为这样,堂名款种类繁多,再加上孟子涛才是刚刚开始学习瓷器的鉴定,对这类款识研究不深,他现在也只知道“大雅斋”这个堂名款,因为它是清慈禧太后制瓷的所用的款识,很出名。
当然,就凭这只盘子的做工,孟子涛也知道这肯定是名家所作,甚至很可能是官窑器。具体从胎釉等方面的表现来看,很像是乾隆时期的官窑作品。
但关键他不知道这是什么堂名款,这就意味着他不能准确估价,这一点让他觉得稍稍有些苦恼。
这个时候,老人看孟子涛拿着东西一直沉默不语,心里有些着急,就开口问道:“小伙子,这几件东西你要吗”
孟子涛回过神来,正准备开口时,却察觉到旁边有个人影。他回头一看,发现对方是一位老者,此人大概六七十岁的模样,不过因为看起来保养的好,真实年龄就不得而知了。老人穿着一身中式服装,看模样像是位行里人。
看到孟子涛回过头来,老者就对着他笑着点头示意,目光毫不避讳的盯着孟子涛手上的那只盘子,应该是对这件东西很感兴趣,只是碍于行规,并没有插话。
孟子涛也点头示意,转过头,问道:“您这几件东西,要价多少啊”
老人应该是早就想好了价钱,伸出手指比划了一下:“这四样东西一共一万块。”
就凭刚才那只香炉以及孟子涛手中的盘子,一万块钱到也不贵,不过,古玩市场上可很少有开价多少,就多少买的事情。
于是,孟子涛下意识的说道:“这个价格有些贵啊。”
老人摇了摇头道:“这些东西我父亲说,他小时候都已经在了,这么长时间,一万块钱已经不贵了,要不是凑我孙女大学的学费,我还真不会来卖它们。”
“既然这样,你也不知道平时把它们保养一下。”
孟子涛心里嘀咕了一句,就使用了异能,发现手中的盘子内部的灵气非常充裕,估计能有近十万的价值。
现在孟子涛已经能够证实这老人所说的都是真话,他如果再争利,他的良心也过不去。既然这样,他还有什么不答应的道理。
于是,他点头道:“行,那就这个价格吧,不过我身上没带这么多钱,咱们一起去银行,怎么样”
“可以。”老人点了点头。
这时,旁边的那位老者插话道:“小伙子,这是我的电话,一会方便的话,联系一下怎么样”
说着,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写了个电话号码递给了孟子涛。
知道老者看中了盘子,孟子涛就把纸收了下来,并客气了几句。
等他带着老人前往银行的时候,他心里就有些疑惑地想道:“这老头是哪里来的,以前怎么从来没见过不对,好像有些面熟啊……到底是谁来着”
一路上,孟子涛冥思苦想,就是没想到那老人是谁,最后摇了摇头,不再多想,有缘的话肯定还会遇到的。
由于已经过了八点半,银行开始营业,十几分钟后,孟子涛就取了钱,和老人完成了交易,随后拿着东西匆匆往古玩街赶去。
孟子涛先去了老六那,把刚才那件纸镇的钱交给老六,心里则感叹道:“今天还真亏了老六,不然哪会遇到这种好事呢”
事实也正是如此,如果不是因为阴差阳错,孟子涛根本不可能去老人刚才摆摊的地方,那里实在是太偏僻了。而老人之所以摆在那里,一来是不懂,最主要的应该是想省上几块钱摊位费吧。
看着孟子涛手里的袋子,老六有些奇怪地问道:“我说小孟,这一会功夫,你难道去掏来了几件宝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