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 第8章 注释

第8章 注释(1/2)

目录

总注

本卷所据史实及部分观点,请参看《左传》、《国语》、《史记》、范文澜《中国通史》、翦伯赞《先秦史》、童书业《春秋史》。

第一章

[1]本节与下节事见《左传隐公元年》。

[2]语见《左传隐公十一年》。

[3]郑立国,是在公元前806年(周宣王二十二年)。庄公即位,是在公元前743年(周平王二十八年);克段,是在公元前722年(周平王四十九年,鲁隐公元年);去世,是在公元前701年(周桓王十九年)。

[4]本节事见《左传隐公四年》、《史记卫康叔世家》。

[5]本节事见《左传》之隐公元年至桓公二年,《史记》之《鲁周公世家》、《宋微子世家》。

[6]以上复杂关系,系根据《左传》及杨伯峻的注所推定。

[7]本节事见《左传》之隐公三年、六年、八年、十一年,桓公五年。

[8]鲁隐公九年,郑庄公伐宋,便借用了王命;隐公元年,郑庄公伐卫,便动用了王师。

[9]本段请参看翦伯赞《先秦史》、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翦伯赞《先秦史》称,《左传》一书中与战争有关之名词的出现次数,共计侵60次,伐212次,围40次,入27次。

[10]郑国兼并戴国,是在鲁隐公十年(前713)。齐国兼并谭国,是在鲁庄公十年(前684)。从此,《春秋》开始使用“灭”的概念。

[11]请参看《左传》之隐公九年和十年。

第二章

[1]事见《史记齐太公世家》。

[2]文姜嫁到鲁国,是在鲁桓公三年(前709)。当时做父亲的齐僖公曾一路相送而至于讙(读如欢,鲁国地名,约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似乎对文姜不太放心。实际上此前他曾想把这个女儿嫁到郑国,却被婉拒。鲁桓公携文姜访齐,则是在公元前694年。此间襄公与文姜兄妹,应有十五年不曾见面。这次重逢,自然如干柴烈火,不可自制。

[3]事见《左传桓公十八年》。

[4]鲁桓公死后,鲁文姜与齐襄公的偷情,《春秋》的记载有:鲁庄公元年三月,夫人孙(逊,私奔)于齐;二年十二月,会齐侯于禚(读如酌);四年二月,享齐侯于祝丘;五年夏,如齐师;七年春,会齐侯于防;七年冬,会齐侯于榖。齐襄公被杀后,文姜曾于鲁庄公十五年如齐。此行是否意在与齐桓公偷情,不详。但此年系齐桓公始霸之年。此后,文姜又于庄公十九年和二十年,两年之间两次到了莒国。去干什么,不清楚。一年后,即鲁庄公二十一年,文姜去世。

[5]鲁桓公是鲁惠公的嫡子,鲁隐公的弟弟。公元前712年,鲁国大夫羽父谋杀了隐公,立桓公为君。桓公在位十八年,无大政绩亦无大过错。他的窝囊,当是鲁国的窝囊。

[6]以上管仲的治国方略请参看《国语齐语》。

[7]请参看《国语齐语》。

[8]请参看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9]齐桓公设女闾一事,见《战国策东周策》,亦请参看刘达临《中国古代性文化》。

[10]请参看《国语齐语》。

[11]见《国语齐语》。

[12]请参看张荫麟《中国史纲》。

[13]见《论语宪问》。

[14]见《左传哀公七年》。

[15]《淮南子原道训》称:“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被发文身,以象麟虫。”

[16]请参看《史记楚世家》。

[17]事在鲁桓公二年,《左传》称“始惧楚也”。

[18]事见《左传僖公四年》。

[19]事见《左传僖公九年》。

[20]事见《左传昭公四年》。

[21]请参看《史记齐太公世家》。

[22]本节所述,均见《左传》之僖公二十三年至二十八年。

[23]一战而霸,语见《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24]古人以一车四马为一乘,二十乘即二十辆车,八十匹马。

[25]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国语晋语四》,《史记楚世家》。

[26]此事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和出土文物子犯钟。该文物部分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部分由台北收藏家陈鸿荣先生收藏。

[27]《春秋僖公二十八年》记践土之盟事,无秦;《左传定公四年》言践土之盟盟书,也无秦。城濮之战,是在鲁僖公二十八年四月二日;践土之盟,则在同年五月十六日。

[28]以下所述事见《左传》之僖公三十二年至文公六年。

[29]见《史记秦本纪》。

[30]请参看《史记秦本纪》、《左传文公六年》。

第三章

[1]事见《左传文公元年》。

[2]楚穆王灭江,在鲁文公四年(前623);灭六,灭蓼,在鲁文公五年(前622);伐郑,侵陈,在鲁文公九年(前618);伐麇,在鲁文公十一年(前616);围巢,在鲁文公十二年(前615)。

[3]请参看《史记楚世家》。

[4]事见《左传宣公三年》。

[5]以上事见《左传》之宣公十四年、十五年。

[6]语见《左传宣公十一年》。

[7]请参看张荫麟《中国史纲》。

[8]请参看《左传文公十七年》。

[9]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

[10]请参看《左传成公七年》。

[11]《左传昭公三十年》称:“吴,周之胄裔也,而弃在海滨,不与姬通。”

[12]以上事见《左传》之昭公十九年和二十年。

[13]事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14]伍子胥之谋,语见《左传昭公三十年》;阖闾扰楚,事见《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15]以上事见《左传》之定公三年、四年。

[16]事见《左传定公四年》。

[17]《史记伍子胥列传》称伍子胥求楚昭王不得,乃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

[18]春秋止于何时,学术界有争议。但《春秋》经文止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最后一行是“夏四月己丑,孔丘卒”;传文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最后一行是“智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三家分晋,则在鲁悼公二十八年(前440),距离吴国灭亡三十三年。

[19]据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苏州市西南胥门外越城,即越军围吴时所筑。

[20]事见《左传哀公二十年》。

[21]事见《国语吴语》。

[22]夫差伐陈,在鲁哀公六年;伐鲁,在鲁哀公八年;城邗,在鲁哀公九年;伐齐,在鲁哀公十年和十一年;宋鲁之间开河道,事在鲁哀公十三年,事见《国语吴语》。

[23]事见《左传》之哀公元年和十一年。

[24]事见《左传哀公十三年》、《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5]此事《国语》有不同说法。

[26]事见《国语吴语》。

[27]语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8]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9]事见《左传定公十四年》。

[30]请参看《墨子兼爱下》。

[31]请参看《国语吴语》。

[32]请参看《国语吴语》、《左传哀公二十二年》。勾践为夫差安排的养老处是甬东,即今浙江省定海翁山。

[33]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34]见北岛《回答》。

第四章

[1]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有学者认为,楚灵王才是真正的霸主(请参看李学勤主编《春秋史与春秋文明》),则此处亦可改为“公元前538年,楚灵王称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